一场大雨浇出来的财富奇迹
一个大学毕业生失业了,在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为了“脱贫”,他开了间小公司。在一片被垃圾环绕的破旧平房中,他租下一间小屋子。一个客人上门了,他用煤炉烧开水待客。客人没怎么说就走了,再也没回来。
这个大学毕业生叫孙德良,这一年是1997年。
现在,这个在那位客人看来没实力的小公司已经成长为中国网络行业的一面“旗帜”,2003年盈利超越5000万元人民币。孙德良个子不高,常穿一身朴素的休闲服,也没任何海外留学的“辉煌”历程。但,他缔造的网络垂直门户———中国化工网,却是中国网络历史上一个奇迹。
说起这个奇迹,孙德良摸摸脑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全是一场大雨浇出来的。”
只须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就可以卖钱
1995年,孙德良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加入杭州一家网络公司。“那家公司创造的商业模式,和目前主要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都一样。”孙德良回忆起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精通外语的他,偶然参加了企业的一项工作:把海外通讯社、报社在网络上的奥运报道翻译出来,供应给当时还不可以派记者出国采访的国内媒体,大赚了一笔。
“可惜,当时没网民,这家企业的钱,不足以使他们支撑到互联网盈利的那一天———尽管他们的方向正确。1997年,公司破产,我也失业了。”
但这段历程让孙德良感觉到了网络的魔力。更要紧的是他意识到:只须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就可以卖钱。
失业的孙德良,不想离开网络,但当时的杭州,找不到第二家网络公司。为了脱贫,他想自己做一个网站。想到浙江的服饰产业非常兴盛,他决定从服饰网起步。
1997年十月16日,杭州武林广场要召开一个服饰展会,孙德良去做市场调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参展商和观众都浇得不见踪影。
有点沮丧的孙德良想起有个老同学在附近化工公司工作,于是前去避雨。孙德良发现同学有整整一抽屉的名片,都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化工企业的,“我当时眼前一亮,决订做化工网。没市场调查,也没可行性剖析,全凭感觉开始。目前想来,真是幸运,由于化工材料的价格变化快、和国际接轨早,完全符合网络特质,而浙江又恰好是个化工大时。几个同学一块凑了12万元开公司,其中2万元是孙德良爸爸“用我们的老脸担保”借来的高利贷。最早的办公室在那处破平房里;买不起服务器,就以每月19USD的价格,在美国租了10兆虚拟主机。
走楼梯比坐电梯好第一个顾客是孙德良“攻”下的。他去上虞市拜访一家化工公司。中国化工网制定的会员费标准是:第一年1.2万元,将来每年6000元。
“人家为何要付钱给你?又凭什么相信你的网站能给他挣钱?”孙德良打开手提电脑上网,把这家公司在国际上的角逐对手、合伙人资料找出来,顾客一看便信服了。
非常快,德国老牌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发现,因为中国企业在网上销售染料,我们的商品不降价就卖不动了。成立两个多月后,中化网上赚钱了20万元。
中化网刚开始亮相就是英文版本,而国内的其他网站,当时都是以中文版面目出现。孙德良感觉,顾客上中化网的需要,是和国际联系,主要做出口业务,因此需要是英文。
从刚开始,孙德良给中化网拟定的盈利模式,就是收会员费和卖广告
上一篇: 减少创业加盟革新就业审批门槛